第二百零八节、天不遂人愿-《擎国》
第(2/3)页
仔细组织了一下语言之后,姜田说出了一个让张韬意想不到的结论:“现有的情况来看,一二十年内的确是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,可只要现有的商业体系没有大的变动,很快各种陈规陋习、贪污腐败就会卷土重来,届时我们曾寄予厚望的资本家就会蜕变成一群垄断托拉斯,反倒是会拖累整个国家的经济。”
“陈规陋习……”张韬思考了一会:“你是说各种行会与牙行?”
“有这方面的因素,但是更重要的是政@府@内部的@腐@败势力会与他们结盟!”
“你有什么措施吗?”
“有!但是……”
“但是什么?”
“没有一个健全的制度与高效的管理体系,以及第三方的透明监管,一切措施都是扯淡!”
张韬沉默了,他知道姜田说的都是事实,制度好建立,但是如何保障法律的执行却是最困难的,如果不能改变现在这种权钱交易的社会风气,《反垄断法》不过就是一纸空文。可是要想改变千百年来中国人已经习惯了的人治社会,又何尝不是一项改天换地的大工程。就算是再后世那些所谓的法治国家里,各种规避法律的办法也是层出不穷。
“说点眼下的事情吧。”张韬将手中的资料向后翻了翻:“虽然咱们划定了改革的试点区域,但是却低估了旧体制的惯性,就以这次大兴土木的修路为例,哪怕是就在我眼皮子底下,各种舞弊与贪污都层出不穷,如果不是后勤由新军的人把关,这送到前线的还不一定是什么东西呢!”
姜田知道他说的是什么事情,毕竟这么长的路线同时开工,各工段的“土地爷”们那真是花样百出的上下其手。因为军方已经将工资标准沿路喊遍了城镇乡村,所以不能随便克扣工人的工钱,但是吃空饷、降低伙食标准,筑路材料以次充好等常见的贪腐手段一样没少。如果不是为了能早日贯通这条生命线,依着张韬的脾气早就杀得人头滚滚了,这也是他赌气不开新年茶话会的原因之一。
“人之初,未必性本善。”姜田只得感叹一句:“这些事情在后世也不少,所以建国初咱们所有的重大工程几乎都离不开工程兵。”
“工程兵……”
看着张韬若有所思的样子,姜田赶紧又补充了一句:“那是特定的历史时期,最后不也解散了嘛,其实只要搞质量负责制就好了,不怕他玩猫腻!”
话虽如此,但是张皇帝心中还是有个解不开的疙瘩,而且也体会到了当初朱元璋大开杀戒时的心态,但朱元璋就算杀得血流成河,可明朝最后不还是倒在了制度不完善,法律执行不公正这两条上。这还只是修一条塘沽至张家口的高等级公路,若是再翻翻那些情报部门送来的,改革省份内部运作情况的报告,则更是触目惊心。
说到底还是基层的执行能力问题,政令不到乡村,地方宗族、士绅势力过于庞大等原因,在这些改革省份都不是大问题,反倒是基层执政人员自身都还没有改革的觉悟,那这试验田最终只能颗粒无收。
“想当年……解放后百万大军齐卸甲,绝大多数充实了各地区的政@府职能部门,全国才能一盘棋……”张韬开始将目光转向了姜田。
从紫禁城里出来之后,姜田无论怎么琢磨都觉得张韬后边的话好像另有深意,至于皇帝想干什么,他就百思不得其解了。不过这中华朝里,又有几人能对张韬的想法了如指掌呢?就好比这次的北伐,明面上大家都认为张韬是借着蒙古人挑事的机会,收复河套以及长城以北的固有领土。而且似乎也正像多尔衮预计的那样,面对这么香甜的诱饵,张皇帝没理由不吃下去。
可是直到皇帝本人私下里向姜田解释之后才知道,张韬这是将计就计故意放了多尔衮一条生路,因为新军改革正在关键的时候,既要给改革后的部队找个难度不高的对手刷功绩,又要借机对全军进行大改革,所以现在并不是和多尔衮决战的时候,一旦改革完成了,部队的作战能力将会有极大的提高,同时利用裁撤的人员,还可以向地方输送大量忠于皇帝的基层干部,彻底瓦解旧官僚以及乡族士绅的社会根基。至于在白山黑水间卧薪尝胆的“大清”,到时候随时可以叫其灰飞烟灭。
因为过年的气氛要延续到正月十五,所以街道上到处还能见到欢闹的孩子与互相拜年的人们,姜田站在自家临街的二楼窗边,听着偶尔传进来的对门茶馆中的相声与笑声,内心中却一点过年的心情都没有。改革不顺利其实早在意料之中,他本来就反对过早的进行大面积改革,但是张韬因为要改组军队,同时外部环境也算不上多平稳,这才为了提高生产力而急吼吼的进行改革。好在无论是姜田还是张韬心中都清楚,在国力没能恢复到明朝鼎盛时期的水平时,以灭国为目的的北伐战争最好的结果也就是穷兵黩武最后被拖累死。
选择蒙古这个软柿子一来可以立威,二来可以切断多尔衮的外部援助,三能借战争对军队中原先的那些军阀家族下手。最后还能为中原的产品找一个倾销地并换回急需的牲畜。但是就如同所有的好主意,必然会被各种私欲贪所扭曲一样,这才仅仅是个开始,就已经被各路牛鬼蛇神视为可以攫取的肥肉分而食之了。
“想什么呢?”孟大丫拎着一件狐皮大氅站在了姜田身边:“就这么吹着冷风也不怕受了风寒。”
姜田没有看她依旧是空洞的望着窗外:“心寒大于身寒!”
第(2/3)页